2025年1月6日,传媒学院通过网络会议方式成功举办第19期“传媒学术沙龙·思享会”活动。本期沙龙以“盘点龙年路,展望新征程”为主题,由国际新闻与传播团队负责人翟真副教授主持,团队成员围绕本团队的收获和未来发展畅所欲言,学术气氛浓厚。
首先,翟真副教授总结了国际新闻与传播团队本年度的主要工作。科研方面,团队成员获得立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等;以国际新闻传播方向为主,有效申报国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项目5项和厅局级、校级科研项目多项,结项3项,其中优秀等级1项;提交 “山政智库”咨政报告1份。
教学方面,培育开设国际新闻与传播特色工作室。团队成员在学术沙龙深入研讨《国际新闻与传播工作室培养方案》,积极申报拟开课程,准备指导学生参加国际传播竞赛,积累学生的国际传播实战经验。多次开会研讨、完善工作室培养方案,精心制作招生宣讲内容,进行招生宣讲,提前发动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工作室的学习。
实践方面,深入业界调研,参与国际传播实践。组织赴主流媒体国际传播中心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主流媒体对外传播面临的问题和对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实地调研受益匪浅,毛新青副教授把调研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团队协助学院承办“机遇中国 全球‘Z世代’看济南”国际传播交流会,其中翟真副教授还作为主讲嘉宾做了题为《我是济南推介大使——擦亮济南名片的国际传播新范式》的报告。
其次,张牧欣副教授分享了参加《2024年南京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教育发展研讨会》深受震撼的感触。AI技术已逐步介入设计、音乐等领域,降低了专业壁垒门槛,可能给音乐、设计等从业者带来冲击。音乐学院编曲已经使用AI判定创作的曲子是否符合好音乐的逻辑。随着AI技术的发展,音乐作品大赛已经由过去排斥AI作品到现在形成AI作品的赛道。AI技术淘汰的只能是初级设计师,高级的是很难被替代的。甚至与之相应的大学专业教育也正深受影响,开设了与AI融合的前沿课程,形成对专业学科颠覆性的改造。
再次,王伟亮副院长分享了传媒学院有效申报省部级项目的情况和申报交叉学科的经验,介绍了项目申报难度增加的现状。他为了科研项目冒着酷暑去上海调研,以“优秀”等级结项。团队成员还就拟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互相从各自视角提出了启发性建议。
本次“传媒学术沙龙·思享会”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团队成员国际新闻与传播方向的学术志趣,增强了打开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教学新局面的信心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