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传媒学院通过线上方式成功举办第29期“传媒学术沙龙·思享会”活动。本期学术沙龙以“梳理科研进展,共探AI赋能出版传播新路径”为主题,全面回顾了团队本学期科研工作情况,并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传播领域的深度融合展开了深入研讨。出版传播研究团队负责人魏景飞主持会议,团队成员李强、高诗晴、孟莉、毛嘉明、王静等参与交流。
团队成员首先逐一汇报了科研工作进展情况。本学期科研项目申报密集,团队成员积极响应学校部署,踊跃申报各级项目。同时,在学术论文与专著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已形成多篇文稿与专著初稿。其中,高诗晴老师于5月份在CSSCI来源期刊《出版发行研究》发表题为《民间文艺作品出版的侵权困境、制度缺失与法律规则重构》的学术论文,是出版传播研究团队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也是传媒学院推进“传媒融法”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突破。
与会成员还就AI赋能出版传播,从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版权治理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魏景飞老师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深刻影响出版行业的“重要变量”,团队亟需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增量”。在教学层面,他提出应在每门专业课程中融入人工智能内容,紧密追踪行业前沿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则需增设人工智能相关必修与选修课程,充分发挥出版行业在数据资源价值挖掘方面的独特优势。王静、高诗晴等老师提出AI与版权结合的关键研究方向。毛嘉明老师聚焦课程改革,计划在实践类课程中引入AI工具,提升学生创意决策能力与审美素养。李强老师则从实践角度出发,分享了学生AI生成小说的案例,并在参与的版权影视化项目中关注AI对微短剧等影视形态的影响。
会议最后,团队负责人魏景飞老师作总结发言。他提议下学期举行线下专题会议,重点围绕“人工智能与版权问题”这一核心议题,为团队未来的科研与教学锚定方向。他指出出版传播研究团队应敏锐把握行业科技变革前沿、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争取取得更多高质量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