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曲佳怡)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及创新路径,探寻传统木匠技艺,弘扬工匠精神。7月2日,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团委副书记刘晓萌、辅导员孙晋峰带领“山溯古韵,海启新声”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杜木匠非遗体验馆开展参观调研。

在讲解员和非遗传承人杜丕涛的引导下,实践队员依次参观鲁班厅、民俗厅、工具厅、知木堂、木匠铺、古代建桥、传统木作、现代木作、孵化创新工作室、制作区、鲁班锁、讲堂及超级工匠共十三大主题展区。队员们通过专业讲解、视频展播及沉浸式体验,结合专业所学,将多元模式融入实践环节。在“木工工具认知与体验”“传统榫卯结构体验”等技艺展示、知识问答与互动体验中,队员们深刻体悟到木作有语,一榫一卯皆蕴藏中国文化之美的含义,领略到非遗传承的价值意义。

互动体验环节,实践队员与木匠传承人围绕非遗传承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实践队员们表示,此次深度参观让他们了解到诸多重要的传统木匠技艺与知识,也让他们深刻领悟到鲁班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内涵,要牢固树立文化传承意识,提高个人实践能力,做非遗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和传播者。

凿木藏天工,薪火照今程。此次非遗实践活动,是一堂守护文化传承、强化文化自信的实践课程,更是一次培育责任意识、树立创新观念的心灵启迪。未来,实践队员将持续深化专业素养,将理论融于实践,用青春力量守护非遗文化,讲好“鲁班故事”,传承工匠精神,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在守正创新中行稳致远、历久弥新,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