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梦雪 孙梓轩)为深入挖掘胶东历史文脉源流,了解牟平区古文化保护发展现状,系统梳理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及活化潜力,构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现代生活衔接的实践体系。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团委副书记刘晓萌、辅导员孙晋峰带领“山溯古韵,海启新声”暑期社会实践队,赴烟台市牟平区博物馆、牟平区文化馆开展调研。


史承古意,溯源文脉。7月1日,实践队前往烟台市牟平区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通过研读考古文献资料与观摩实物展品,深入了解起源于海洋的贝丘文化、璀璨的青铜时代以及以画像石刻为载体的汉代艺术等,梳理牟平自史前遗址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文脉,并为馆内文物校对、整理工作进行志愿服务,通过拍摄文物影像、摘录展陈文字,全面收集牟平古代历史文化素材,开拓古文物保护的创新思维与视野。


匠艺无声,非遗永续。7月2日,实践队走进牟平区文化馆,通过展板研读、实地参观等方式,深入了解从梅花摔手螳螂拳、棒槌花边制作技艺等省级非遗,到养马岛传说、胶东花饽饽习俗等地方各级非遗项目的起源、传承与发展,充分掌握非遗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队员们亲身体验面塑、剪纸等项目,并在实践中拍摄非遗技艺制作过程、传承人故事等宣传视频,生动呈现传统技艺对地域文化的浸润,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非遗文化传播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牟平非遗、守护文化根脉。


文脉长存岁月,非遗映照初心。此次调研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全面梳理牟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传播的实践路径。实践队将持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发展,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维度,让牟平历史从藏馆展台走向更广阔舞台,用传媒之声讲好中国故事,成长为有文化情怀、懂传承逻辑、擅创新传播的新时代传媒人。